东方财富股票 斯大林真的没有防备吗?军队扩充三百万,只是过多关注羊肉等价格
1941年,德国突然掉头杀奔苏联,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,很多人认为是斯大林大意了,一直以为德国不会入侵,其实不然,斯大林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,甚至连德军集结和行动代号都知道了,只是苏军参谋部前期一直在关注羊肉价格等物资,思维出现了偏差。
一、精心备战,军队数量猛增
斯大林是个地缘战略家,虽然在德国入侵前,苏联刚刚经历了一场运动,很多出色的指挥官在运动中丢命,但是对于德国的入侵,斯大林是早就料到的,而且做了充分的准备。
早在斯大林当上领袖之时,他就料到战争不可避免。斯大林认为未来苏维埃政权和资本主义政权之间的斗争在所难免,苏联将长期处于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争斗之中。在德国占领整个欧洲之后,斯大林的这种危机感更加迫切。
通过几个数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斯大林做了哪些准备。1939年,苏联军队有200万,为了应对威胁,短短两年间,在德国入侵前,苏联军队猛增到550万人,整整增加了350万人。
伴随军队增长的是苏联的工业,尤其是军工业。1938年到1940年短短两年间,苏联同业增加了44%,其中国防工业的增长速度比这个速度还要快两倍。从苏联国家预算的整体比例来看,军备预算达到近一半。所以,要说斯大林没有准备是不准确的。
二、思维出现偏差,过多关注羊肉等物资价格
既然斯大林做了充分的准备,为什么一开始还是被德国打蒙了呢?主要是苏联和德国两种思维不一样。
苏联实行的是"总体战"策略,也就是说,国家的一切,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还是全体人民,都是在为战争服务。斯大林的这种思维是没有错的,因为从整个二战来看,只有实行总体战,集中全部力量投入到这场战争,才能在对决中增加取胜的可能性。
不过,斯大林误判了德国,他以为德国也会是总体战。斯大林认为,为了求得战争的胜利,德国必然也会做充分的准备。鉴于拿破仑进攻俄国失败的教训,斯大林认为德国会采购大量过冬物资,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军服。想在苏联过冬,御寒效果极佳的羊皮袄是最佳选择。
在斯大林这种思想指导下,苏军参谋部将精力放在了关注欧洲市场的羊肉等物资的价格上。数量众多的德军想要都穿上羊皮袄,至少要屠宰上百万只绵羊,取完羊皮,羊肉自然便投入到市场上。如果市场上羊肉价格突然大幅度下跌,这说明德军在进行战前的最后准备了。
虽然德军情报不好搞,但是市场上羊肉的价格还是相对透明的,所以苏联每天都在关注欧洲市场上羊肉的价格。此外,苏联还一直在关注擦枪布、适合严寒的燃油等物资销量情况。
只是,这些物资价格一直十分稳定,一直到开战前十个小时,苏军参谋部还在关注这些物资的价格,并向斯大林保证,德国不会入侵,因为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。结果,十个小时之后苏德战争便爆发。
三、苏联与德国两大战略思想的对决,"总体战"思路更胜一筹
其实,德国根本就没有打算进行总体战。德国元首虽然能说会道,极富煽动性,但是德国没有能力、也没有办法做到总体战。
虽然德国元首号召力强,也有很多民众加入到元首的党派,但还是有很多知识分子和中产阶层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。德国的资源也有限,这些有限的资源,还有很多用于改善民众生活。德国用于军工生产的比例,远远低于苏联。
所以,聪明的元首想到了闪电战的作战方式,其实也是被逼无奈。打荷兰、波兰、法国等国家都是用的闪电战,而且效果非常好。打苏联的时候,德国同样打算用闪电战,而根本没有考虑总体战,所以斯大林所关注的羊肉、擦枪布、耐严寒的燃油等物资,根本没在德国考虑之内。
但是打着打着情况就变了,苏联的总体战威力显露出来。打个比方,德军在苏联的坦克,基本上报废一辆就少一辆,但是苏联的飞机、坦克、大炮,源源不断地生产并运往前线。
相对于苏联武器来说,德军的武器装备也很先进,比如导弹、飞机、坦克等,但是因为德国实行的不是总体战,所以只能在技术上求突破。不过在当时的条件下,新式武器总是有一个过程,而且武器种类繁多,对后勤保障也是个极大的考验。
比如德军有的部队里面,飞机或者坦克就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,后勤部队不得不携带几万件各种武器的零部件,以做维修准备。
但是苏联这边就简单得多了,斯大林有个口号,"一切为了前线!一切为了战争!"战争动员是全国性的,武器装备是批量化的,打没了就造,源源不断。苏联军工厂的工作时间,一天达到14到16个小时,如果有怠工行为还会被送上法庭,这个是德国所不能比的。
所以,总体战的苏联,一点点将战局翻转,而德国一直不敢做国力的充分动员,导致了最后的失败。
参考资料:《惨烈的国运相赌》《二次世界大战史》《东进:苏德战争》
(声明:图片来源于网络东方财富股票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)
总体战苏联斯大林德国德军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